- 消失比存在更永久 “文献展的神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 消失比存在更永久 “文献展的神话”-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在“文献展的神话”展之“转型”篇章,出现了这件作品——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5600立方米的包裹”,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作为大地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这件作品成为了第四届卡塞尔文献展标志性的作品,并且引领了艺术及其陈列形式的变革。这个巨型气囊升起的最大高度为85米,直立了10个小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无骨架充气结构。但是随着展览的结束,气囊全部被撤走,地面又恢复了原样。对此,克里斯托是这样解释他的作品的:“我们的作品都有关自由,自由的敌人是拥有,因此消失要比存在更永久战怡麟。”
15600立方米的传奇
1968年6月27日,第四届卡塞尔文献展开幕,以波普艺术、激浪派、观念艺术、偶发艺术、影像艺术、大地艺术、装置艺术等为代表的欧美艺术革命势如破竹,在博物馆和画廊之外寻找着新的艺术空间。这时,在卡尔斯奥厄的草坪上,一群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将一条巨大的白色聚酯纤维织物、绳索和大量钢架搬运到指定地点,人群之中,一对年轻的夫妇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默契地进行配合,指导这个庞大的户外工程每个细节的完成。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对夫妇就是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大地艺术的杰出代表费雯·丽,更不会知道这件艺术品将会成为卡塞尔文献展的标志性作品,引领着艺术及其陈列形式的变革。


▲克里斯托夫妇为气囊绘制的设计草图
这个气囊需要有5架起重机的协助,其中有两台起重机高达70米,这在当时的欧洲是最高的,每台重达200吨贪欢记。这对巨大的起重机当时分别在法国北部和德国汉堡,他们花了两周的时间才让两台起重机同时到达卡塞尔,就是为了使充气包能够从地面的水平位置达到垂直位置。但是由于工程的技术难度极大,这个气囊在流动的空气中一次又一次地坍塌下来,甚至爆裂。


▲第一次的尝试失败了
在各种智慧的聚拢之下,这个高度为85米的巨型气囊终于照预期愿望矗立在橘宫前的草坪上,被人们戏称为“草地上的芦笋”或者是“香肠”,这是城市公共空间中一件极具娱乐性的临时艺术作品。其制作过程(总共试了四次才立起来)本身就令人叹为观止,并和为实现该作品而开展的筹资活动(本身即足以成为销售学研究的典范)一样,构成整个作品的一部分。

▲被竖立起来的气囊
这个7吨重的气囊是由2000平方米的聚酯纤维布制成,织物外包层被专业的人员用特制绳索进行捆扎,这条绳索有3500米长,总共有1200多个结头。首席工程师迪米特尔.萨格洛夫(Dimiter Zagoroff)设计了一个3.5吨重,直径为11米的钢架结构基座,用来支撑地面以上的11米高的气囊。钢架结构被铰链连接在钢柱脚中心,固定在一个一吨重的混凝土基座上。
空气的压力是由一个变速电机-离心鼓风机的运行来维护的,还有一个汽油发电机以备电源发生故障时使用。为了保持气囊一直处在垂直状态,12条钢制的绳索分别嵌入在混凝土基座中,6个10吨的,6个18吨的。


▲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作品
这个由空气充盈起来的雕塑被公认为第四届文献展上最耀眼的作品。在直立了10个小时后,气囊被撤下,绳索也全部被移走。草坪又恢复了原样。这也是克里斯托夫妇作品的特点,在创作前期投入巨大,但在完成后这些作品的平均寿命才只有半个月,然后一切都会撤去,建筑或自然界都不留任何痕迹地恢复原貌,仅剩图片供人缅怀。克里斯托说:“除非亲身经历作品的空间,走在这些随风摇曳的布料旁感受它们的运动,否则你根本无从欣赏或想象作品的美。”
2最自由的艺术拍档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同年同月同日生,都出生于1935年6月13日,克里斯托是保加利亚人,自幼喜爱艺术,后就读索菲亚艺术学院,由于不满保加利亚对艺术家压制的政治环境,便从捷克斯洛伐克流亡至维也纳,在维也纳艺术学院求学,毕业后又辗转来到法国。1958年,克里斯托偶然结识了法国陆军上校正值新婚的的女儿珍妮·克劳德,像所有的巴黎故事那样,克里斯托的出现使得珍妮的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21天,之后他们坚定地走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这一走就是五十年有票网。

▲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
克里斯托的作品最初从包裹小件开始,通常以帆布、塑料布、绳索为材料,包裹桌子、椅子、自行车以及他自己的绘画作品,甚至捆扎人体本身。1962年,克里斯托夫妇创作了《油漆桶墙——铁幕》,用240个油桶做了一个临时围墙,将塞纳河边的威斯康辛小街堵塞了八小时,这是夫妇俩第一次合作,也是他们第一件大型室外作品。之后二人陆续完成了31件作品,包括室外作品20件,其中有著名的《包裹的海岸》《飞奔的栅篱》《包裹国会大厦》以及《伞》系列。他们的每一件大型作品都都能带给人视觉的震撼, 这些极具颠覆性的项目,使这对夫妇艺术家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大胆、最有创造力的大地艺术家。

▲《油漆桶墙——铁幕》(1962)

▲《包裹的海岸》(1968)

▲《包裹国会大厦》(1971)

▲《飞奔的栅篱》(1972)

▲《伞》(1984)
3“消失比存在更永久”
克里斯托夫妇的包裹艺术作品动辄千万,但他们却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赞助,全部都是自费。他们认为艺术的创作应该完全自由,是不应受制于任何商业因素的。因此,他们创作一生,真正得以实现的作品却很少刘孟姗,但每件作品都饱含着克里斯托夫妇对于自由的诠释。当酝酿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林蛙油的功效,花费上千万美元的作品经过短短几周的展览后,就会全部撤掉,作品实物都不复再有。对于这样“短命”的作品,克里斯托说:“我们的作品都有关自由,自由的敌人是拥有,因此消失要比存在更永久。石乃文

▲《覆盖河流》这一项目的设计草图,至今尚未实现
他们的创作也经常会濒于不可能的边缘,而那种不可能的感觉正刺激着克里斯托夫妇去完成工作嘉荫吧。每实施一件作品,他们必须联系沟通政治家、律师、政府官员、蓝领工人、土地所有者及旅游者。他的室外作品充分体验出了当代艺术的公共性的一面。可以说,他们的每件大地艺术品,不仅是一项浩大的施工工程,同时也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

▲克里斯托夫妇在阿肯色河进行实地考察
克里斯托夫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说过,他们坚持不懈地做这些艺术作品,纯粹是出于审美思考,并不想对任何作品阐释深刻的意义。他们创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因为其中的乐趣和美感,去创造一种新的观看方式,观看那些我们熟知的风景。艺术评论家大卫.布尔东(David.Bourdon)曾经评论克里斯托的包裹作品:“通过隐藏来揭示真相。”克里斯托回应道:“我是一个艺术家,我必须要有勇气……我没有任何保存下来的作品,当它们完成时便全部消失殆尽,只有草稿图和拼贴画被保留下来,这也给了我的作品一个近乎传奇的特质。我认为创作注定消逝的作品比创造一个最终得以保留的作品需要更大的勇气。”

▲“5600立方米的包裹”在“文献展的神话”的展览现场
编辑/ 来佳音,吴靖
图片来源/克里斯托和珍妮·克劳德的官方网站及文献展资料馆参考资料:蔡宸轶《我们的作品是对自由的呐喊》

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

主办: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
承办:中国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办:中国圣佳曦和集团·大千当代艺术中心
特别支持:卡塞尔文献展资料库
策 展 人:克劳斯·西本哈尔,余丁
展览时间:2017年3月1日-3月31日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http://museum.cafa.com.cn/
微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电话:86-10-64771575
邮箱:museum@cafa.edu.cn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