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心爱人简谱连城庙前镇官家孔清祠惊现——中国画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 国宝级壁画真迹!-上官氏源流研究

连城庙前镇官家孔清祠惊现——中国画一代宗师 八大山人 国宝级壁画真迹!-上官氏源流研究

点击上面“上官氏源流研究”加入上官氏家族!上官氏源流研究微信公众号:sgsylwx
无论您身在何处,只要您姓“上官/官”,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上官氏源流研究”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上官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共同弘扬上官氏文化,传播上官氏正能量。期待我们共同将这里建设成为一个免费“查家谱、学源流、阅古迹、读资讯”的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期待世界各地上官/官氏宗亲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上官/官氏文化, 欢迎向《上官氏源流研究》微信公众号投稿。联系QQ:343470848!或小编个人微信:guanjq163,期待您的来稿!

位于连城县庙前镇的上官家族孔清祠
借参加连城庙前得龙公建醮祈福的机会,一行人拜访了连城庙前镇上官家族孔清祠。从庙前镇北市场对面的小巷子走进去,沿着曲曲折折的巷子小道走了不到百米,转过一个弯,一座青砖石条砌成的飞檐翘角门楼突然出现在我们眼里,门楼高约四五米,两侧翘角四层重叠,自下而上分别镶嵌着鱼跃龙门、凤凰飞天、麒麟昂头、螭吻吐瑞等吉祥图案。已经脱落的白灰在墙下留下的沧桑而厚重的痕迹,仿佛在向到来的族人诉说着斑驳的往事。
一行人穿过门楼,站在宽阔的天井里便可一眼看到整个孔清祠的正堂,一幅烫金对联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上书“天水观龙化 岐山听凤鸣”。每每在各地的祠堂对联上见到“天水”二字就显得特别地亲切,我们知道这里又是我们上官家族的一个重要建筑了。

孔清祠正厅两侧柱子上写着烫金大字对联“天水观龙化 岐山听凤鸣”

福建省老区办、福建省老促会所颁发的“福建老区革命遗址”铜牌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颁发的“授予:毛泽东、朱德接见闽西地方武装领导人旧址 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牌
01
革命遗址——官家孔清祠
这座孔清祠不单是上官家族的祠堂那么简单,在左侧由青砖砌成的墙上,我们见到黄白两片牌匾。白色的不锈钢牌匾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所颁发,上书:“授予:毛泽东、朱德接见闽西地方武装领导人旧址 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黄色的铜牌则是由福建省老区办、福建省老促会所颁发,上书:“福建老区革命遗址”八个大字。看到此处,我们已经恍然明白,这座上官家族的孔清祠原来在新中国革命历史上有着如此辉煌的过去。1929年5月21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连城庙前村孔清祠,在这里接见了闽西地方武装领导人并指导地方武装进行革命斗争。孔清祠也是最早的中共临时县委所在地。1928年冬在此成立中共连城临时县委,1929年春,中共闽西特委派官鳌、官近玖前来整顿和改组中共连城临时县委,由官近玖担任中共连城临时县委书记。
进入厅堂,正厅中间是一张巨幅“毛泽东、朱德在孔清祠接见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的油画。正厅四周靠墙立着十多面由连城县人民政府制作的介绍孔清祠革命遗址的“红色国宝”介绍牌,介绍牌上详细介绍了毛泽东、朱德在孔清祠接见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的历史事件、中共连城临时县委诞生、朱德演讲旧址、红军战地医院旧址、红军烈士墓等内容。环绕在正厅四周的房间分别挂着“中共连城临时县委”、“警卫室“、“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陈毅旧居”等数面白底红字的牌子彭悦先。瞻仰着曾经留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足迹的孔清祠,我们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座平凡而老旧的上官家族孔清祠竟然承载着如此辉煌的革命事件。红四军正是由这里出发攻打龙岩,从而一步步走向革命的胜利。9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驻足过的厅堂,我们为上官家族能为新中国革命所作出的贡献而感到自豪!
孔清祠正厅中间悬挂着一张巨幅“毛泽东、朱德在孔清祠接见闽西地方武装负责人”的油画

连城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孔清祠简介牌

直接放置在地面、倚靠在墙上的孔清祠介绍看板,这样的看板一共有十多面。

毛泽东曾经居住过的房间

朱德曾经居住过的房间

陈毅曾经居住过的房间

红四军军部

中共连城临时县委所在地

连城县人民政府所立的文物保护单位牌
02
孔清祠内惊现国宝级壁画!
当我们一行人走到正厅最靠里的侧面墙处时,墙上一幅名为《七贤图》的人物壁画引起了上官氏宗亲厦门联谊会副会长上官圣平的兴趣。《七贤图》画面中七位贤者,或骑马悠闲前行;或掣马疾进;或二三人停住马步,在马上互相交流着什么。整个画作中的山石、树木、流水、人物、马匹、桥梁、房屋均栩栩如生、笔法细腻、布局工整合理,细细品味,不得不令人惊叹创作者的水平之高超。
上官圣平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人物画,对中国人物画领域的历史有着极深的研究。经现场仔细鉴定,他惊呼道:“这是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国宝级真迹壁画!”后来在对面墙上我们又发现另一幅八大山人壁画,在这小小的孔清祠内一下子发现了两幅国宝级画作,实属重大发现!
据圣平宗亲介绍,知心爱人简谱墙上这两幅画作上的人物构图缜密、意境空阔,笔墨清脱纯净、淋漓酣畅,形神兼备,画作署名“八大山人”,堪称人物画作中的精品,是八大山人朱耷真迹无疑。
另外,据圣平宗亲仔细观察,除这两幅壁画外,另几面墙上也被土灰盖住了,但有几处铲掉处,疑似下面隐约露出一些字画的痕迹,是否还会继续发现什么“宝贝”?要靠庙前宗亲们抢救性地去发现了,希望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八大山人朱耷创作的《七贤图》壁画

署名为《七峰正》的另一幅国宝级壁画

《七贤图》局部放大:赫然署着”八大山人笔“字样

《七贤图》局部放大:笔画线条均匀、笔锋细腻、笔法老到,一看便知出自于名家之手
文革期间破四旧时,众多的古迹、文物均遭到破旧。官家后人当时虽不懂得这两幅画作的价值和意义。但庆幸的是被他们用土灰盖住,使这两幅画作才得以保存下来。文革过后,有人将土灰剥离,才使得我们有机会一睹国宝级壁画的真容。
那么为什么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会出现在这座官家的孔清祠内呢?原来出生于长汀县南山镇的清初画家上官周足迹经常踏遍闽西一带进行创作,同样是官家的后人,上官周寄居于官家的孔清祠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上官周的弟子黄慎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清初画家常有互动、来往的。和上官周处在同一时代的朱耷被邀请到这里,并在这里的墙上留下这两幅画作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03
呼吁加强保护
这座小小的官家孔清祠,不但是革命历史遗迹,而且无意间还发现了两幅国宝级壁画,其历史意义和保护价值不言而喻。前几年,连城县政府虽然拨了一些款对孔清祠进行了一些修缮,制作了介绍用的看板。但整个孔清祠还比较简陋,斑驳脱落的墙面、潮湿杂乱的地面都有待进一步的保护与修缮。
尤其是两幅壁画,上官圣平呼吁当地的族人要邀请专业的修复人员将土灰用专业手段处理干净,还原画作的本来面貌,并加以重点保护。希望当地政府部门能及时介入,争取能将其申请成为更高级别的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使孔清祠能成为一个重点红色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斑驳脱落的墙面BRIEF INTRODUCTION
八大山人——朱耷生平简介
朱耷(1626—约1705年),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朱统托,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本是皇家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成了亡命之徒,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八大山人的画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他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不落常套,自有创造。他的大写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严整而能放。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朱耷的画作在东方尤其在日本备受推崇,并在世界画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的《竹石鸳鸯》在2010年西泠印社拍场中曾经创下成交价高达1.187亿的天价。他的画作堪称世界级的“国宝”。

运营者:官景秋 个人微信号:guanjq163


弘扬上官氏文化,展示上官氏风采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上官氏委员会
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塔头路197号
电话:0591—87301333
编辑:官景秋
投稿:官景秋邮箱:gjq188@126.com 或个人微信号:guanjq163
关注“上官氏源流研究”公众号方式
1、搜索微信号:sgsylwx加入关注;
2、或点击下图二维码,长按会出现“识别二维码”,点进入关注。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